芬蘭留學特輯(四)「資源.支援 」

博士階段的學習是一個漫長而充滿挑戰的歷程。除了研究主題之外,也需要知道各種如課程、行政等方面的有用資訊,並讓這些資源成為研究路上的強力後盾。芬蘭赫爾辛基大學大約有4700位博士生,其中四分之一為國際學生。相比於本地生來說,國際學生在某些資訊的取得上可能不若本地生來的便利。水鹿們身為這四分之一族群,要如何取得與應用相關的資訊與資源呢?

本次留學特輯聚焦於「資源」這主題,由赫大博士生Wasiq、Continyu、聽見芬蘭、及倒地鈴四人來分享相關武林秘笈,讓有志於進入芬蘭學術叢林的各位能快速取得生存之道。

[背景比一比] 博士生背景對於資源取得的影響

這裡的背景指的是不同的資金來源。芬蘭的博士生因為資金來源有所差異,而使得可供利用的學校資源也有些不同。需要一提的是,資金來源並非固定不變,在整個博士階段有機會申請各種不同的資金或支薪位置。

博士生經費來源之資源比較表0915

[水鹿聊聊天] 博士求學期間,學校提供或缺乏哪些資源?

聽見芬蘭~~

學校環境很不錯,基本上就是個觀光客也會前往的地方,特別是是中心的圖書館。即使沒有辦公室,公共的空間非常舒適,但是尖峰時刻,座位通常會被占滿。圖書館的部分,一項非常便民的服務購書建議:如果發現需要的參考書目沒有館藏,可以線上填單,圖書館由於管理上面的考量,現在多半都是購買電子書,而書到了之後,圖書館會寄來通知。

缺乏的部分是:學院博士生交流、互動平台,有點孤立。由於芬蘭的博士生並沒有所謂的系上必修課,而是可以在相關系所中修研究方法、研究倫理等課,以我的經驗來說,在社會科學或人類學系遇到的他系博士生,都可以在他們身上學到很多。但是這樣的連結往往都會因為課程結束而中止。我認為芬蘭大學是有資源的,只是很多資源都只有芬蘭文的訊息呈現。但是也有很多狀況是資源突然停止,像是論文免費修改的服務。在芬蘭念書我的忠告是一定要好好地收信、並建立自己的人際網絡,小沒有關係,大家肯一起想辦法最重要!

倒地鈴~~

資源包括硬體設備與軟性資源。就硬體設備來說,共同使用的場所例如圖書館等,整體來說舒適且開放;各種不同的閱讀空間與相關設備,讓每個來訪的不管是學生或包括一般民眾,都可以自由的使用。赫爾辛基大學也不只有一個圖書館,分散在不同校區的圖書館有各自的主題藏書,皆對外開放。除此之外,硬體設備也因各校區的研究主題不同而在配備上有所區別,但以自然科學而言,相關實驗室也是有充足的設備。不過,辦公空間稍顯不足,不是每位博士生都能有自己的辦公室,這也因此減少了同儕之間的交流機會。今年五月有個小型抗爭即是針對此議題而有所訴求。

就軟性資源而言,赫大共有32種博士學程,每個博士生都會歸屬於其中之一。雖然運作方式可能多少不同,但除了必要的課程選項之外,學程中也會提供各種諮詢與分享,協助解決大家的問題。而除了這些各自的群組之外,大學亦有共同的一般性支援可供利用,例如職業諮詢等。

Continyu~~

研究用的基本資源,例如:各式免費、付費的軟體(matlab, mathmetica, ArcGIS, endnote…族繁不及備載)、期刊資料庫等尚且充足。基本桌機或筆電一台,可視情況要求額外設備。支援性服務,像是英語編修、各式語言課、經費申請協助(以大型計劃為主,但非繁忙季也會協助個人申請)等等,也算不錯。IT部門雖然最近被釣魚和垃圾信件肆虐,但非常樂意協助相關問題(之前有過因為多次信件往來仍無法解決的問題,IT還親自跑來一趟)。也有travel grant可以申請支持參加研討會或是短期參訪。

缺點是辦公室不足:我們系連教授都不一定有單獨研究室,博士生多是6-8人一間(但是有一間備有冰箱、微波爐、洗碗機、咖啡機、沙發組、餐桌和電視的休息室—-不是很懂芬蘭人的設備標準)、學校校內的課程沒有很多。此外,由於去年行政部門整併,導致有些行政事務有些混亂,有些轉由研究人員負擔,有些卻根本找不到負責人。

除了學校本身的資源之外,若經費來源是計畫,其他可能性的資源就更多,例如從其他的合作單位建立人脈、可以累積合作和組織學術活動的機會、視計畫種類也有可能有額外經費參與校外課程或研討會等等,也比較有機會得到不同的資訊。唯一的缺點大概是經費可能短於四年(芬蘭一般博士班的基本時間,但在彈性制度與經費不定的情況下,多數人會超過四年)。

Wasiq~~

學校資源因為分佈不均,導致了一些攻讀博士面對的機會與挑戰。機會方面,首推環境、硬體與設備,因為真的好到沒話說。赫爾辛基大學也不例外,且聽政治大學教育系老師李淑菁來芬蘭赫爾辛基大學圖書館考察的發現:

「如果圖書館裡有懶人沙發椅讓妳/你發呆、睡覺;如果圖書館有咖啡廳,讓你/妳需要靈感時下樓喝一杯;如果圖書館內可以講手機;如果任何人都可免持證件進入圖書館;如果圖書館提供可自由上網的電腦,提供沒有電腦或網路使用者使用;如果圖書館還設有資深公民區,讓高齡者來量血壓、體重……那是什麼樣的夢幻圖書館?世界上真有這樣的地方,就是芬蘭的赫爾辛基大學圖書館」(詳全文:如果圖書館像度假中心…

圖書館也非常大方且有效率購置我寫論文所需要的原住民相關書籍(蠻多是紙本),在一些比較難聯絡的小型出版商時,甚至採取彈性方式請我先買,之後我再用發票報帳即可。

學校環境非常優質,從我的辦公室就可以一窺一二。我坐在10人在同一個空間的開放式辦公室,裡面絕大多數是博士生,但也有研究助理與短期訪問教授。雖然人多,但是每天會同時間朝九晚五現身的不到一半(芬蘭的體制非常信任人,沒有太多的監督,上班時間甚至地點都交給研究者自己安排);我的辦公桌在今年八月我因為健康為由反映,更換成升降桌;我們教職員辦公室就在樓下,裡面設備一應據全(全自動研磨咖啡機、兩台冰箱、微波爐、流理臺、煮水器、洗碗機、四張圓桌、一組沙發跟防止冬天抑鬱的太陽燈)。

挑戰方面,學校因為扁平鬆散的結構,容易造成不熟悉芬蘭體制大大小小的「潛規則」的體制外學生無所適從,比如說『何時、從哪裡申請獎學金』;『各個獎學金性質有甚麼不同?應該要如何針對不同的獎學金來撰寫好的計畫?』;『健康保險的內容以及何時可以去用什麼管道求助?』等。就我的觀察,絕大多數在體制外徘徊的是外國學生,畢竟本國學生因為長時間浸淫在芬蘭體制以及從小到大積累的人脈關係,無所適從感並沒有外國學生強烈。但是,如果三生有幸、藉由salaried position或是研究計畫而進入學校員工體系的外國學生,是有極大的可能比其他沒有資源來熟悉的外國同學更容易融入而熟稔潛規則。大體而言,因為扁平體制的學校沒有安排既定的訓練讓博士班學生了解遊戲規則,讓本來就孤寂的博班之路變得更艱難,然後,外國學生也常因為人脈建立以及規則熟悉的速度緩慢,而要自己下更多功夫去摸索熟悉。

[圖表看一看] 做為芬蘭博士生,我會如何找資源?

資源,在這裡以水鹿們最常遇見的「課程」、「人脈網絡」、以及「資金」為主,分別以簡單圖表標示各種搜尋的可能性。課程

找經費.jpg

人脈讀完這篇,是否得到一些基本的概念了呢?若有任何想法、創意、或水鹿們沒有提到的撇步,歡迎在此留言與大家一起分享討論!

 

*首圖來源:Matthew Maillet on Unsplash

芬留學特輯

芬蘭留學特輯(一)芬蘭阿爾托大學求學記
芬蘭留學特輯(二)「芬蘭,適合讀博士嗎? 」(上)
芬蘭留學特輯(三)「芬蘭,適合讀博士嗎? 」(下)
芬蘭留學特輯(四)「資源.支援 」
芬蘭留學特輯(五):「念博士班過程中,你遇到困難了嗎? 」
芬蘭留學特輯(六):「我與老板的關係」